金属卡定制流程
金属卡定制的流程需兼顾“设计还原”“工艺实现”和“质量控制”,通常包含需求确认→设计打样→生产准备→批量生产→质检交付五大核心环节。以下结合实际制卡场景,详细拆解各步骤的关键操作与注意事项:
定制方(如企业)与制卡商需首先对齐核心需求,避免后续返工。此阶段需确认的关键信息包括:
基础功能:是否仅为“装饰/身份标识”(纯金属卡),或需集成智能功能(如嵌入IC芯片实现门禁、支付)
芯片类型:若需智能功能,需明确芯片类型(如NFC芯片、RFID芯片)及协议(如ISO 14443 Type A/B、ISO 15693),确保与企业现有系统兼容(如门禁读卡器、POS机)。
材质选择:主流金属为不锈钢(304/316L,耐腐蚀性强)、钛合金(轻量化+高硬度)、铜(可做古铜/红铜着色);高端定制可能使用银/金(需电镀或镶嵌)。
尺寸规格:标准卡尺寸为85.6×54mm(与银行卡一致),异形卡(如圆形、菱形)需确认模具开模成本(异形卡开模费通常5000-20000元)。
表面工艺:需明确工艺组合(如“拉丝+激光雕刻+电镀”)、颜色(潘通色号或自定义渐变)、是否需要凹凸触感(如LOGO凸字)。
*小起订量(MOQ):普通金属卡通常500-1000张起订;高端定制可能需200张起。
生产周期:基础款(无复杂工艺)约15-20天;含开模、特殊工艺(如多层电镀)需30-45天。
制卡商根据需求完成设计稿后,需制作1-3张“工程样卡”,用于验证设计与工艺的匹配度。此阶段的核心目标是避免批量生产后因设计问题返工。
定制方需提供矢量源文件(AI/CDR格式),包含:
图层分离(如LOGO、文字、背景需分层,便于雕刻/电镀分区域处理)。
颜色模式为CMYK(印刷级)或潘通专色(需标注色号)。
标注“出血线”(卡片边缘外扩3mm,避免裁切后内容缺失)和“安全线”(内容保留区域)。
制卡商按设计稿制作样卡,重点测试:
外观匹配度:颜色是否与潘通色号一致(如玫瑰金是否偏红/黄)、工艺细节是否达标(如激光雕刻的LOGO线条是否清晰无毛刺)。
功能测试:若含芯片,需测试读卡距离(如NFC卡是否在5cm内正常识别)、数据存储稳定性(如重复读写100次后是否丢数据)。
物理性能:测试抗弯折(180°对折3次不断裂)、耐磨性(用橡皮摩擦表面100次无刮痕)、耐腐蚀性(模拟汗液浸泡24小时无变色)。
注意:若样卡不达标(如颜色偏差、雕刻模糊),需调整设计或工艺(如更换电镀液配方、优化激光功率),重新打样直至确认。
样卡确认后,制卡商进入批量生产前的准备阶段,关键步骤包括:
金属板材:按材质(如316L不锈钢)和厚度(0.5-1mm)采购,需提供材质检测报告(如SGS认证)。
辅助材料:电镀液(如镀金液、黑镍液)、保护涂层(如UV光油)、芯片(需与样卡测试的芯片型号一致)。
异形卡需开制冲压模具(模具精度需控制在±0.05mm内,避免裁切偏差)。
调试激光雕刻机参数(如功率、速度),确保批量生产时雕刻深度一致(如0.02mm深的文字需均匀)。
校准电镀槽温度、电流密度(如镀金层厚度需控制在0.5-2μm,过薄易磨损,过厚成本高)。
金属卡的生产通常涉及冲压成型→表面处理→功能集成→包装四大子流程,具体如下:
用数控冲床将金属板材冲压成卡片形状(标准卡或异形卡),边缘需经“倒圆角”处理(R0.5-R1mm),避免割手。
若为智能卡,需在卡片中心预开槽(深度0.3mm),用于嵌入芯片模块(芯片+天线)。
基础处理:抛光(去除冲压毛刺)→拉丝(用尼龙轮或砂纸拉出细腻纹理)→清洗(超声波除油)。
装饰工艺(按设计叠加):
电镀:通过电解沉积金属层(如镀金、枪黑镍),厚度0.5-5μm(高端卡可做“渐变电镀”,如卡面从玫瑰金过渡到香槟金)。
激光雕刻:用CO₂激光或光纤激光雕刻图案/文字(深度0.01-0.1mm,可实现“阴刻”或“阳刻”)。
镶嵌/填色:在雕刻槽内填充珐琅(彩色玻璃釉)或环氧树脂(透明/彩色),提升立体感(如某奢侈品卡的红色LOGO填充)。
涂层保护:喷涂UV光油(厚度5-10μm)或PVD真空镀膜(如陶瓷涂层),增强耐磨性。
芯片卡需将芯片模块(含天线线圈)嵌入预开槽,用导电胶固定,再通过“封胶”工艺密封(防水等级可达IP67)。
部分高端卡会集成“双界面”(接触+非接触),需在表面预留金属触点(如金融IC卡的8触点设计)。
单卡用防静电袋/透明PVC盒独立包装,批量装入定制礼盒(如绒布盒、金属盒),附质检报告(含材质、工艺参数)。
为确保交付质量,制卡商需执行严格质检,流程如下:
外观:检查是否有划痕、电镀脱落、填充色不均(如每100张中不允许超过1张存在0.1mm²以上的瑕疵)。
尺寸: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宽厚(误差需≤±0.1mm)。
功能(若有):测试芯片读卡成功率(≥99.9%)、数据读写稳定性(随机抽10张重复读写50次无异常)。
物理性能:随机抽5张做弯折测试(180°对折3次不断裂)、耐磨测试(橡皮摩擦100次无明显痕迹)。
化学性能:抽2张浸泡在人工汗液(pH4.7,含氯化钠、乳酸)中24小时,观察是否变色或腐蚀。
交付:质检合格后,通过物流(如顺丰保价运输)交付至定制方,附“质量承诺书”和“售后条款”(如1年内非人为损坏免费更换)。
金属卡定制的核心是“需求→设计→生产→质检”的闭环控制,每个环节的精度(如模具误差、电镀厚度)和细节(如芯片兼容性)直接影响*终成品的品质。对于高端企业而言,选择经验丰富的制卡商(具备金属加工、芯片集成、表面处理的综合能力),并在“需求确认”和“打样”阶段充分沟通,是确保定制效果与预期一致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