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制金属智能卡
金属智能卡的定制流程通常需经过多环节协作,以满足客户对功能、外观、安全性等多维度的需求,具体步骤如下:
1. 需求沟通与确认
客户与供应商(制卡厂商或金融机构、企业服务商)初步对接,明确核心需求:
功能定位:确定卡片用途(如金融支付卡、企业门禁卡、高端会员权益卡等),是否需集成NFC、RFID等智能芯片(支持近场通信、数据存储或加密功能)。
外观要求:包括尺寸(常规银行卡尺寸为85.6mm×53.98mm)、金属材质(不锈钢、钛合金、铜锌合金等)、表面工艺(拉丝、雕刻、镀金/银、镶嵌宝石等)、色彩方案(如哑光黑、玫瑰金)。
定制化内容:是否需印刻客户LOGO、个人姓名/签名、专属编号等个性化信息。
数量与预算:明确订单量(批量生产或限量定制)及成本控制范围。
2. 设计方案输出与确认
供应商根据需求生成设计方案,通常包含:
3D建模:通过设计软件(如AutoCAD、3ds Max)模拟卡片外观,展示金属材质质感、浮雕/雕刻细节(如卡面纹理、文字凹凸效果)。
功能验证:确认芯片类型(如支持13.56MHz的NFC芯片)及位置(嵌入金属卡基内部,需避免信号干扰)。
样品打样:制作1-2张实体样卡,供客户确认材质触感、颜色还原度(如镀金层是否均匀)、芯片功能(如读卡灵敏度)。
调整优化:根据客户反馈修改设计(如调整雕刻深度、更换金属材质),直至*终确认。
3. 材料采购与生产准备
金属基材:采购符合要求的金属板材(如304不锈钢板、钛板),厚度通常为0.3-0.8mm(需兼顾硬度与柔韧性)。
芯片与配件:定制或采购匹配的智能芯片(如NXP的MIFARE系列)、天线(若需无线通信功能)及密封材料(防止芯片受潮或物理损伤)。
模具与设备:根据设计开制专用模具(用于冲压成型、雕刻纹理),调试生产设备(如激光雕刻机、真空电镀机)。
4. 生产制作
核心生产环节包括:
冲压成型:将金属板材按设计尺寸冲压成卡基,边缘打磨光滑(避免毛刺)。
表面处理:
芯片嵌入:在卡基预留位置切割凹槽,嵌入芯片并封装(使用环氧树脂或特种胶固定,确保防水、抗摔)。
个性化印刷:通过UV印刷(在金属表面打印彩色图案或文字,附着力强)或激光打标(**性标记编号、签名)完成定制内容。
5. 质量检测与测试
功能测试:使用读卡设备验证芯片读写性能(如数据存储容量、加密安全性)、NFC通信距离(通常要求≥5cm)。
物理检测:检查卡面是否有划痕、镀层是否脱落、边缘是否平整;通过跌落测试(如从1.5米高度自由落体)验证抗冲击性。
环境测试:模拟高温(60℃)、高湿(85%湿度)、低温(-20℃)环境,测试卡片稳定性(如芯片是否失效、金属是否变形)。
6. 包装与交付
注:若为金融类金属卡(如银行高端信用卡),还需额外通过金融机构的安全认证(如EMV标准),流程周期可能延长至4-8周;而企业定制的非金融类金属卡(如会员纪念卡)周期通常为2-4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