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高校去年定制的校园卡,开学一周就爆雷:
300张卡照片模糊成“马赛克”,食堂刷卡机总提示“无效卡”,学生补办卡要交80元工本费……
今天我们整理出定制校园卡必问的12个核心问题,帮你避开90%的“商家套路”。
一、身份信息类:学生照片/姓名/学号能“活”多久?
校园卡的**功能是“身份认证”,但很多学校被坑就栽在“表面功夫”上——
1. 照片:能扛住4年的摩擦吗?
2. 信息修改:转专业/换照片能免费改吗?
3. 防伪标识:假卡能混进校园吗?
二、系统适配类:食堂/图书馆/宿舍能“一卡通用”吗?
校园卡的灵魂是“全场景打通”,但80%的问题出在“系统不兼容”——
1. 芯片类型:现有设备能读吗?
2. 数据接口:能对接教务/财务系统吗?
3. 离线支持:断网时还能用吗?
三、安全隐私类:学生信息会“裸奔”吗?
校园卡存着学生姓名、学号、消费记录,甚至门禁轨迹——
1. 数据存储:学生信息存在卡里还是云端?
2. 传输加密:刷卡时数据会被截获吗?
3. 报废处理:旧卡信息能彻底清除吗?
四、耐用售后类:4年使用期要“抗造”
校园卡每天被塞书包、泡水杯、坐弯折——
1. 材质测试:能扛住学生“暴力使用”吗?
2. 补卡成本:学生丢卡要花多少钱?
3. 售后响应:出问题能24小时解决吗?
五、合同兜底:这5条不写,口头承诺都是空
*后一步,所有问题必须写进合同:
结语:一张校园卡,藏着学校的“用心”
从学生照片的清晰度,到食堂刷卡的0.3秒响应;
从转专业时的信息修改,到毕业时的旧卡销毁——
校园卡不仅是一张塑料片,更是学校对学生的“隐性承诺”。
下次和制卡商沟通时,请把这12个问题一一问清。
因为,一张“靠谱”的校园卡,值得被学生珍藏4年。
(本文参考:教育部《教育一卡通技术规范(2025)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