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卡行业“潜规则”:为什么低价卡可能藏着“隐形成本”?
在制卡行业中,低价卡看似诱人,实则可能暗藏诸多“隐形成本”,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材料劣质、工艺偷工减料等方面,以下为你详细揭露。
材料劣质
纸张方面
克重不足:以白卡纸为例,客户定制时可能明确要求300g白卡纸,但实际收到的卡片用料可能不足。比如,成品卡纸整体面积不到0.04平米,称重一个才12g,换算到一个平米,总重量也不到300g,除去50g的哑膜,用料还不到250g。这会导致卡片厚度不够,质感较差,容易损坏。
质量差:国废OCC原料抄片的纤维平均长度低,纤维结合力差,纤维强度低,耐破强度和耐折度均不如美废和欧废。使用这种劣质原料制成的卡片,在折叠、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纸面开裂等问题,影响卡片的使用寿命。
覆膜方面
工艺偷工减料
尺寸与裁切问题
尺寸不准确:这是*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。例如,客户定制54X85MM的卡片,店家可能切错,做成5X8CM;或者客户要63X89MM的大三寸卡片,商家为了节约成本,做成小尺寸的。尺寸不准确会影响卡片的使用,如无法正常放入卡套、设备等。
裁切误差大:除了尺寸切坏,有边框的情况下,边框切歪严重也是常见问题。一般裁切误差应控制在1MM内,但有些可能达到2MM、3MM,这样的边框肯定没法看,严重影响卡片的美观。
厚度问题
现在制卡市场鱼龙混杂,商家为了恶性竞争,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。比如用250G冒充300G,300G冒充350G,甚至350G冒充450G。很多消费者对于纸张克重没有概念,容易上当受骗。实际上,真正的足克300G纸张已经完全够用,但商家通过虚标克重来吸引消费者,实际使用的纸张质量却无法保证。
印刷与色彩问题
数量问题
一些不良商家在发货时会在数量上做手脚。比如总共发过来5箱货,4个较大的箱子上写着2800张,结果工人组装时发现只有1900张;另外一个小箱写着2000张,实际只有1400张。这种偷工减料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,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。